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
長期透過酸類產品抑制痘痘,使用濃度越來越高但效果越來越差?
酸類產品在初期使用時,因角質代謝加速,能看到粉刺快速改善、毛孔縮小,皮膚變得較為光滑。然而,長期高頻率或高濃度使用,會逐漸削弱皮膚角質層的屏障功能,使皮膚變得敏感、乾燥,甚至反覆出現泛紅、刺癢、過敏性痘疹等症狀。
理論上,在痘痘改善後,應根據膚況,適時調降使用頻率或濃度,甚至暫停使用酸類產品,轉而以保濕、修復型保養品為主,協助肌膚屏障恢復健康。但臨床上常見的情況是,部分患者誤將皮膚不適或膚況惡化,誤判為酸類「濃度不足、效果變差」,反而進一步加重使用劑量或頻率,導致惡性循環。
我們在門診中遇到不少這類因「過度保養」導致皮膚屏障受損的患者。此時,與其追求更高濃度,更重要的是重新評估皮膚狀態,選擇適合的保養,因此我們在診療過程中,會特別詳問患者的日常保養習慣。畢竟,任何保養成分再有效,也不可能適用於所有肌膚狀態,更不是萬用解方,真正的關鍵問題,往往不是「濃度不夠」,而是「保養過度」。
口服A酸的爆痘期,中醫也可以抑制嗎?
可以的喔!口服 A 酸的「爆痘期」實際上是一種皮膚代謝加速後的反應,藥物促使原本潛伏在皮膚深層的粉刺、老廢皮脂排出,因此出現痘痘在短時間內明顯增多的現象。此階段依個人體質與膚況差異,通常持續約 1~3 個月。
爆痘初期會有臉部油脂分泌增加、痘痘紅腫、囊腫狀、按壓疼痛、伴隨局部泛紅或膿頭。中醫會視為「濕熱鬱蒸、毒熱蘊膚」之象,常採用具清熱解毒、消腫排膿作用的方藥,例如:黃連、丹皮、連翹、蒲公英、金銀花等。
後期隨著 A 酸抑制皮脂分泌,患者往往開始出現皮膚乾燥、脫屑、嘴唇乾裂、眼睛乾澀等現象,此時中醫治則轉為養陰潤燥的方向來緩解黏膜乾燥不適。
突然狂長痘痘也適合看中醫嗎?
當然可以的喔!
中醫強調「辨證論治」,對於突然爆發型痘痘,治療的首要目標就是找出根本原因並加以治療。痘痘的形成往往不是單一原因造成,飲食(如辛辣油炸、甜食攝取過多)、作息(熬夜、日夜顛倒、睡眠品質不佳)、情緒壓力、月經異常、內分泌失調、或錯誤的保養、過度化妝品使用都會導致痘痘的形成。
急性期的痘痘如果沒有經過適當的治療,容易留下難處理的疤痕,後續需要花費更多心力、時間來處理,因此建議一有痘痘問題及早就診、及時介入,不僅能縮短病程,也能有效預防後續皮膚損傷與反覆冒痘的困擾。
為什麼喝牛奶會長痘痘?從此再也不能喝了嗎?
目前仍無絕對定論顯示乳製品與痘痘之間存在明確的因果關係,但部分研究確實發現,乳製品中含有的「類胰島素生長因子(IGF-1)」可能會刺激皮脂腺活性、促進雄性激素分泌,進而導致粉刺生成與痘痘惡化。
然而在我們飲食結構中,奶類與奶類製品是相當常見且一般被認為具有營養價值的食材,臨床上我們不會一概建議所有痘痘患者完全戒除乳製品,我們會建議在不確定奶類是否會誘發痘痘與痘痘惡化的情況下,我們可以循序漸進採用以下方法:
- 寫飲食紀錄:
每個人對食物的反應不同,有人對花生敏感,有人則是一吃炸物就爆痘。透過記錄每日飲食與痘痘變化,能幫助醫師找出可能的食物誘因,提高治療效率。
- 爆痘期暫停食用乳製品:
在明顯痘痘爆發期間,立刻暫停乳製品攝取,觀察痘況是否改善或加速消退,藉此評估乳製品是否為潛在加劇因素。
- 更長時間戒除乳製品:
若多次觀察後發現乳製品與痘痘有明顯相關,可在治療期間嘗試完全停止乳製品攝取數個月,並配合皮膚狀況的紀錄與追蹤。 中醫治療會在不同痘痘時期介入給予對應的協助,從內服中藥針對當下體質調理,外用保養也全面兼顧,不用自己苦惱現在可以擦什麼來保養;另外顏面針灸的應用與後續MTS都能給予膚質維持長期的穩定,從根本解決痘痘問題。
小針刀會痛嗎?
大部分患者治療感受為痠、脹、拉扯感,病人普遍可接受,但疼痛感為個人感受,建議現場與醫師討論。
小針刀治療需要施做幾次?
具體治療次數視不同病症而定,急性或簡單性問題一次即見效,慢性沾黏約4-6次為完整療程,會由醫師為您進行術前評估。
會有傷口嗎?需要休息嗎?
小針刀直徑非常細,進入皮膚後只會留下微小針孔,治療後創口小於2mm,是相當微創的治療方式。
修復期會根據您的患處嚴重程度與醫師治療狀況,通常輕度治療只要避免劇烈運動,當天即可正常生活;中深度治療,則會建議休息2-3天,視個人恢復狀況而定。
誰不適合施作小針刀?
孕婦、凝血功能不佳者、重症糖尿病患者需經醫師評估狀況後為佳
產後多久可以施作AMCT?
剛生產完後的媽媽們至少要等到傷口完全癒合後才能進行AMCT結構修復喔!當起立、蹲下等活動不會產生疼痛感後,就可以來讓醫師評估是否適合施作
AMCT療法適合所有人嗎?
AMCT療法適用範圍非常廣泛,有長期性、頑固性疼痛或是坐骨神經痛等都可以來做治療!但仍有骨質疏鬆症和外傷傷口的族群需避免,因此產婦建議待傷口癒合後再進行AMCT調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