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溼疹治療深入解析:根本調理的自然療法【國醫節特輯】

溼疹總是反反覆覆、又紅又癢,對日常生活造成極大困擾,在嘗試過西醫藥膏與抗組織胺等治療後仍無法根治,此時透過「中醫溼疹治療」從治本的角度出發,調整體質、平衡臟腑功能,能更有效地獲得控制、預防再度復發。

什麼是溼疹?中醫如何看待?

濕疹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皮膚炎症,從中醫的角度來看,溼疹的成因不僅是表面皮膚問題,更與體內濕熱、血熱、脾虛或風邪入侵有關。因此在臨床上根據患者體質,有以下幾種常見類型:

中醫判別溼疹

溼疹的病因非常複雜,多種內因與外因交互所導致,因此每個人溼疹發病的原因都不相同,體質、環境、免疫、代謝等都會有所影響,以下是在診間常見的幾種:

濕熱內蘊:

工作、生活壓力大,影響到身體的代謝循環,導致體內濕熱堆積,引發過敏反應、肌膚發炎;在症狀上會以紅斑為主、患處皮膚顏色鮮紅、伴有滲出液多、身熱口乾等狀況。

治療上適合以清熱利濕為治療方針,如:龍膽瀉肝湯、四妙散等。

脾虛濕困:

脾胃虛弱的患者加上食用過多刺激性食物,導致脾胃運化不良,濕氣滯留於體內,刺激皮膚產生反應;在患處通常顏色較暗淡,伴有滲出液多且顏色清稀。

治療上主要以健脾利濕為主,常使用胃苓湯為主方並輔以蟬蛻、薏仁等清熱止癢。

風邪侵襲:

多因外界環境變化(如氣候潮濕)使風邪入侵體表,引起搔癢與紅疹;發病急,多以紅色丘疹為主,搔癢感強烈。

治療上以疏風涼血的消風散,輔以連翹、赤芍等清熱利濕。

血虛風燥:

病程後期多轉為血虛風燥型,患處皮膚粗糙乾燥、角質增生明顯,搔癢感明顯且伴有皮屑脫落,易有色素沉澱和苔癬化的狀況。

治療上則以養血潤燥、調理氣血的四物消風飲、當歸飲子做加減。

中醫如何治療溼疹?實際案例分享

治療溼疹需要根據患者的體質、發作部位、病程長短、皮膚表現等來調配不同處方。

溼疹實際案例治療

該患者在兩側大腿、小腿有多處紅褐色斑塊與色素沉澱,患處搔癢難耐,持續已有三個月之久。

透過觀察可以發現患者下肢雖有紅褐色斑與色素沉澱,但局部無脫皮現象;實際觸診也發現皮下與肌肉質地皆為柔軟且張力較低的狀態,顯示患者體質有濕且陽氣虛。

而診脈後確認患者是以濕氣為主的濡脈,脈勢無力,也再次代表著下肢循環比較弱,造成代謝物無法排出體外的狀態。

因此在治療上以越婢加朮湯為主方,配合祛風止癢的方藥,以期達到祛濕又能加強代謝循環之意。

溼疹中醫輔助治療方式

除了透過中藥調理外,也可以透過針灸、水藥等其他方式改善溼疹困擾。

  • 針灸:在陰陵泉或足三里穴位上施針,可以幫助去除體內濕氣、強化脾胃功能,加快身體清熱化濕的過程。
  • 水藥—溫膚方:水藥經過多道手續熬煮而成,濃度更高、見效更快、藥性也更易被人體吸收;溫膚方以麻黃、白朮等藥加強皮膚發汗、代謝。將體內的濕熱帶出體表,能夠快速改善溼疹內溼外乾的惡性循環。
  • 外敷:中醫師共研的紫黛配方,選用中醫藥材中兼具保溼、修復功效的「青黛」和「軟紫草」,能修復肌膚屏障、長效保濕,改善肌膚發炎乾癢。

————— 完整的中醫養護體驗 從蒔見開始 —————

蒔見中醫診所 • 耕耘、實現 看見中醫的美

地址:台南市永康區中華路11號

電話預約:06-312-8527

*本文治療案例與照片影片經當事人同意刊登上傳。

*本文為治療案例內容,僅作為衛教資料介紹分享,治療效果會因個人體質與術後保養而有所差異。任何醫療處置均有潛在風險,實際治療須由醫師當面與患者評估及溝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