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月經調理,擺脫月經失調、經痛、經前症候群!

女孩們每個月都來月經讓妳很心煩?不僅容易長痘痘、頭痛、腰酸背痛也頻頻發生;但月經不來也會憂心忡忡,害怕身體是不是出問題了。
 
別擔心!針對月經不適、月經紊亂等經期困擾,方筱華中醫師 從根本調理身體,輕鬆度過令人困擾的時期!

目錄

什麼是月經失調?經期紊亂怎麼看?

月經是每位女性發育後每個月都會經歷的事情,一般女性正常月經週期是21-40天,依照每個人的體質、生活作息、壓力、環境影響,週期的時間長短也會有所不同;經期每次則會持續3-7天不等。因此若是有以下四種情況之一,則代表身體發出警訊,需要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:

一、週期過短:

一個月來兩次以上的月經,或是週期小於21天

二、週期過長:

週期超過40天以上,2-3個月來一次都是週期過長

三、血量異常:

月經的血量特別大、出現大量血塊或是血量稀少

四、無月經:

沒有懷孕或更年期,沒有理由的停止月經

3大徵兆代表經血未排淨

方筱華醫師也特別提醒 若是經血長時間排不乾淨對身體也有相當大的危害!經血未排乾淨、經血排出不順,都有可能導致「血瘀」,影響到婦科健康!以3大徵兆檢查自己是否有經血未排淨的問題:

1.經血量明顯減少:與過去的生理期相比,經血量明顯減少,且比以往有更明顯的下腹悶痛感。

2.生理期斷斷續續:突然沒有經血排出,隔了半天或一天後,再度出現些許經血。

3.經期後下腹仍痛:經期結束後下腹仍有持續悶痛感。

如果長期有以上狀況發生,一定要找專業醫師問診後調理身體,別讓身體釀出大疾病!

什麼是經前症候群?如何改善?

即使生理期每個月都會正常報到,但每次報到都會讓人感到相當不適!甚至明明生理期還沒到,就有一連串不適症狀,頭痛、腰痠、便秘,到底該如何改善生理期造成的不適感?!

這些種種不適是生理期前的經前症候群表現之一,通常20-30歲的女性最常發生。經前症候群會在月經來臨前5-11天出現,症狀包含:水腫、痘痘頻發、便秘、頭痛、腰痛等症狀;甚至在心理上也會受到影響,容易感到焦慮、煩躁、無法集中思考、甚至是暴躁易怒,但隨著月經結束這些症狀也就通通消失。

方筱華醫師表示,在西醫中,經前症候群是因為卵巢賀爾蒙濃度的周期性變化,而身體對賀爾蒙的濃度變化過於敏感,從而產生一系列不舒服的症狀。而在中醫的角度裡,女性月經則是與經絡、臟腑和氣血有關,若是經絡系統不通暢、氣血不足、臟腑不平衡,只要其中略有失衡,都會導致生理期的種種不適。

導致失衡的原因多是因為外在的干擾,例如:工作壓力大、不良的飲食習慣、常熬夜、睡眠不足等等。不同的原因也會使身體產生不同的變化,從而使經前出現的症狀也會有所不同:

中醫證型經前症狀
平時壓力大、易緊張
時常情緒起伏過大
氣滯型經前易頭痛、胸部脹痛
更易煩躁焦慮
平時常熬夜、睡眠不足陰虛型經前易口乾舌燥、便秘
易有煩熱、難以入眠
不喜歡運動、腸胃功能較弱氣虛型經前易有頭暈、疲倦
拉肚子、水腫等症狀

中醫在調理經前症候群上多以「疏肝解鬱」的方向為主,但因每個人的體質都會有所細微的不同,因此實際讓醫師把過脈問診後,更能釐清確切的病因,並針對體質上細微的不同對症下藥,曾能真正且有效的切中病症。

經痛怎麼辦?中醫調養全攻略

經前症候群已經十分難受,但月經開始後的經痛更是讓人痛到需要止痛藥!西醫中將經痛分成兩種類型:1.原發性疼痛 2.繼發性疼痛

  • 原發性疼痛 (Primary dysmenorrhea):由子宮收縮劇烈時引發的經痛,較常在月經來時前2天發生,通常可以藉由止痛藥、熱敷等方式緩解。
  • 繼發性疼痛 (Secondary dysmenorrhea):因為有器質上的病變而造成(如:子宮內膜異位症、子宮肌瘤…等),疼痛通常會持續整個行經期,甚至經期結束後仍有疼痛感,需要儘快前往西醫就醫釐清病變位置。

在中醫裡導致經痛的主要原因有三種類型:1.氣滯血瘀 2.血虛氣虛 3.寒濕凝滯:

一、氣滯血瘀:

氣滯型的患者,經前容易胸悶、胸部脹痛、焦慮煩躁。原因多是因為壓力大導致肝氣不疏,當身體的氣機不順,容易導致血瘀滯,便是中醫裡的「不通則痛」,此時能透過疏肝理氣的藥物幫助氣機通暢,達到根本調理止痛的目的。

二、血虛氣虛:

氣血兩虛的人通常在經前易有頭暈疲倦的情況發生,而在生理期時臉色明顯蒼白無血色,這是因為氣血不足而導致的「不榮則痛」,此類型的患者則會透過補氣養血的藥方進行調理。

三、寒濕凝滯:

寒凝型的患者通常容易手腳冰冷、拉肚子、月經容易延遲,在冬天時尤其容易發生,這便是中醫裡的「寒主痛、主收引」,透過熱敷能得到改善,中醫裡也會透過溫經散寒的藥方幫助調理。

方筱華醫師也特別提供給有經痛困擾的人簡易居家舒緩的方式:

1.【氣滯血瘀型】平時就要少吃生冷食物,並多運動加強下腹部循環,可以適量飲用玫瑰花茶

2.【血虛氣虛型】可以喝滴雞精或攝取富含鐵質的食物,如牛肉、豬肝

3.【寒濕凝滯型】多熱敷、泡腳或是飲用紅糖薑茶

生理期前中後居家調養攻略

生理期前飲食調理:

生理期前可以透過飲食上的調整,減緩不適感。

  • 飲食清淡、避免辛辣刺激:多吃豆腐、薏米、紅棗、甘草等食物
  • 多補充鐵質:如肉類、紅莧菜、地瓜葉、菠菜、堅果、板豆腐等
  • 多補充優質蛋白:如雞蛋、魚類、雞胸肉等

生理期間穴位按摩:

生理期間若有經痛可以透過按壓穴位緩解。

1.太衝穴:

太衝穴位於足底第一、二趾骨之間,是足少陰腎經的穴位之一。太衝穴能調節腎臟的陰陽平衡,促進血液循環和經血排出,從而能夠有效緩解經痛等症狀。每次以大拇指揉按1-3分鐘後交替按壓另一腳相同位置的穴位。        

2.三陰交穴:

位於腳踝內側向上約四指處,三陰交穴能調節脾臟、肝臟、腎臟的陰陽平衡,促進氣血運行,從而能夠緩解經痛等症狀。每次以大拇指揉按1-3分鐘後交替按壓另一腳相同位置的穴位。

3.合谷穴:

合谷穴位於拇指與食指骨骼之間凹陷處,是手陽明大腸經的穴位之一,平時頭痛、腹痛按壓此穴位也能有舒緩的效果。按壓方式是利用大拇指按壓另一手的合谷穴,並朝著食指方向按壓,而非掌心處,每次揉按約3至5秒,按壓10到15下後交替按壓另一隻手。

生理期後四物湯進補:

生理期後身體處於較虛弱的狀態,可以通過中藥的四物湯進補,讓氣血得到補充同時能夠達到行血、活血的效果。

【蒔見加味四物湯】:由中醫師打造符合多數人體質的溫和即飲包

以當歸、熟地、川芎及白芍四味基本藥為基底,補血調經;輔以白朮、枸杞、紅棗等,加強補氣、溫通經絡。

  • 熟地黃:補血滋陰,益精填髓,幫助調理月經不順。
  • 當歸:可補血活血,調經止痛,也有潤腸幫助排便之功效。
  • 白芍:可養血調經,平肝止痛,多用於血虛型症狀。
  • 川芎:可活血行氣,祛風止痛,多用於血瘀氣滯型症狀。

不管是月經失調、經期紊亂,還是經前症候群、經痛等症狀,都代表身體已經失衡了!因此不管是哪個狀況發生,還是讓專業醫師問診從根本解決身體中的問題才是最好的辦法!

————— 完整的中醫養護體驗 從蒔見開始 —————

蒔見中醫診所 • 耕耘、實現 看見中醫的美

地址:台南市永康區中華路11號

電話預約:06-312-8527

*本文治療案例與照片影片經當事人同意刊登上傳。

*本文為治療案例內容,僅作為衛教資料介紹分享,治療效果會因個人體質與術後保養而有所差異。任何醫療處置均有潛在風險,實際治療須由醫師當面與患者評估及溝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