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rdiology
中醫心臟科

“調氣行血,安養心神”
穩定心律與能量,讓心臟恢復健康節奏

心律與節律失常
心律不整
心動過緩/過速
心房顫動
竇性心律不整

心血管循環
冠心病、心絞痛
高血壓、高血脂
高血糖、代謝症候群
動脈硬化、腦中風
頸動脈狹窄

心功能衰弱
心臟衰竭、胸悶胸痛
心悸、氣短
心源性水腫、心源性咳嗽
哮喘、呼吸困難
頭暈、乏力、低血壓

情緒與神志
自律神經失調
焦慮症
失眠、多夢
抑鬱、情緒低落
驚悸、恐慌
心臟是身體的能量中樞
心不僅是「血脈的主宰」,更是全身能量運行的核心,影響著各個臟腑。當心氣充盈,血脈流暢,人體就能感受到穩定的節奏與充沛的活力;但若心氣虛弱、氣血不暢,便容易出現疲倦、胸悶、心悸、睡眠不安等狀況。中醫透過調理氣血、疏通經絡與安養心神,幫助心臟恢復穩定的輸出能量,讓整個身體重新回到平衡與和諧的狀態。
多元化治療
中醫的「辯證施治」,根據患者的病情、體質、病因等找出失衡根源,進行個體化治療。
除內服中藥外,亦結合水煎藥、足浴、藥浴、食療等多元療法,不僅著眼於症狀改善,更著重體質修復,讓心臟逐步恢復穩定與能量,重拾健康的生命節奏。

口服中藥

濃縮水煎藥

足浴 / 藥浴包
廖啟卉 主治醫師
中醫內科、心血管疾患、癌症調理
經歷
- 奇美醫院中醫部醫師
- 中華民國中醫內科醫學會 專科醫師
- 台灣芳香醫學醫學會會員
專長領域
- 中醫內科:心律不整、胸悶胸痛、心悸、頭暈、水腫、頻尿、慢性疲勞、睡眠障礙、高血壓、高血脂、自律神經失調、過敏氣喘、咳嗽、咽炎、新冠後遺症、肝膽腸胃疾病
- 癌症體質調理:放療化療副作用、手術前後調理、癌症中醫合療
- 針灸科:中風後遺症、顏面神經麻痺、落枕、扭挫傷、腰痛、坐骨神經痛、五十肩
FAQ
蒔見Q&A
中醫真的能治「心臟病」嗎?
admin2025-10-28T11:56:00+08:00很多人以為心臟病只能靠西醫治療,其實中醫能從「氣血運行」「臟腑協調」等角度,改善心臟功能與身體整體狀態,尤其適合心悸、胸悶、睡眠差、焦慮等早期失衡階段。
中醫怎麼看「心悸、胸悶」這些症狀?
admin2025-10-28T11:54:31+08:00中醫認為這類症狀常與「氣血不足」「痰濕阻滯」「心腎不交」有關,不一定是器質性病變,也可能是身體能量運行受阻的表現。
心臟不適,但西醫檢查正常,中醫還能提供幫助嗎?
admin2025-10-28T11:53:10+08:00當然可以!中醫診察著重「未病先防」,透過望聞問切,詳細了解患者的症狀、生活作息,可發現心臟早期失衡,儘早調理、改善身體狀況。